五光十色 這些燈光最後去了哪裡?專訪中台資源
回收法醫
2020/06/29

還記得一張由NASA拍到的夜間台灣嗎?滿布的燈光幾乎填滿了台灣的輪廓,有街燈、霓虹燈、家家亮起的燈等等。我們習以為常的燈光,最後會到哪裡去呢?

我們有幸拜訪全台第一家甲級廢光源處理場,也是第一家取得環境教育設施的場域-中台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當中的環境資源教育中心。

 

一、    廢光源處理,走出自己的路!
中台資源王嘉慶副理,帶著我們逛一圈廢光源處理(以日光燈為主),他說中台最早最早是採取瑞典的處理方式,切斷兩端的燈頭,把螢光粉吹出來才進行粉碎。隨著機器製造的精緻度演進,中台就規劃自己的處理流程,現在已經可以將日光燈直接投入機器破碎,透過物理方式加熱回收汞氣體、風力分選螢光粉、磁力分選金屬與塑膠;處理人員只需將分類好的日光燈一次投入機器之中,而不用再做任何前置處理。

 

二、    處理廠結合環境教育?為什麼想這麼做?
「早在建廠時,我們鄭光傑董事長就認為應該要將資源教育結合在一起!」原來,中台資源的鄭董事長是「藝術」出身,早年留學法國巴黎攻讀藝術領域,也了解到歐洲是如何處理資源。可能是「藝術家」的感性使然,讓鄭董事長認為「資源處理」產業不僅是要去化有汙染疑慮的垃圾之外,更應該把處理端辛苦的人們是如何辛苦的工作,這些工作是為了不讓汙染流落到台灣各地,為了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的健康!故在建廠時就規劃了廠內二樓為一個半環的資源教育廊道。

迄今,廠內規畫各種光源課程,從小學到在職人士都有適合的課程可以選擇。最常接待的是國小三、四年級的學生,因為正好在「自然」課本當中,有介紹到電燈、燈光,也是北部各個小學校外教學的首選。

 

三、    全台第一支環保燈管就在中台誕生!那LED也可以嗎?
在LED尚未推廣之前,台灣最常使用的是日光燈管。中台就結合東亞照明一起設計了全台第一支環保燈管,真正落實「搖籃到搖籃」的精神。

隨著節能科技發展,更省電的LED誕生;但目前LED產業百花爭鳴,LED零件組裝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形式,導致回收處理端無法將LED完善的拆解分類,更難得知再利用率有多少了!

 

四、    從設計之初就考量回收再利用流程,將是未來光源發展的重要課題
推動第一支環保燈管,中台也費了不少心思,和生產端討論該怎麼設計,才能有效地在資源回廠時,經過再利用系統時可以提高其再利用率。王嘉慶副理直言,目前的回收處理商都是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,通常是收到什麼才去想我們可以怎麼處理?但若能在「源頭設計」就結合處理商的專業,相信未來光源發展不僅只有省電而已,更能再度邁向「搖籃到搖籃」!
 

芒菓丹之友累積認養
再生資源
10654.56KG
約減少石油
5073.6L
約減少鋁礦
5919.2KG
芒菓丹之友累積減少
碳排放量
23814.21KG
相當於減少垃圾
11415.6KG